|您好,欢迎访问南通市崇川区思源职业培训学校
联系我们|加入收藏|设为首页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动态 /

“工匠精神”缺失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?

日期:2017-03-12 22:01|来源:未知
国人工匠精神的缺失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,国人对工匠精神回归的呼吁,在年初李克强总理把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,也变得尤为频繁和迫切。那么,造成国人工匠精神缺失的“罪魁祸首”到底是什么呢?
第一,现代人主观上越来越不愿意去传承这样一种工匠精神
对于传统手工艺来说,手艺人从年轻时就必须开始刻苦学习,从学徒一点一滴学起,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,年长时也可能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,甚至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!而自古以来我们都注重功成名就、光耀门楣,现代社会更是演变成有钱才是成功,我们的成功学,比任何时候都更现实、更势利、更急功近利!这样的价值观看中的只是物质财富,和工匠精神可以说是背道而驰,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浮躁,再加上这样的价值观,谁又真的愿意去传承工匠精神?
我们的邻国日本就不一样。抛去民族仇恨,平心而论,日本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在日本,手艺人被称为“职人”,即使没有大量的物质财富,日本的“职人”也能够赢得尊重。而赢得尊重的筹码,就是他们的工匠精神。职人靠工匠精神获得人生尊严。
他们对自己的手艺,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,对自己的工作永不懈怠,对自己的出品近乎苛刻,追求完美,始终精益求精。而日本的普通民众,也对“职人”的这种工匠精神尊重有加,所以做了一辈子寿司的小野二郎,会被尊为“寿司之神”。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中国,一个做了一辈子包子的人,即使技艺再如何高超,恐怕也不至于被普通民众所推崇。
第二,在急功近利价值观的影响之下,国人喜欢投机取巧耍小聪明,而不愿意脚踏实地下笨功夫。
比如,针对生产线上出现的空包装现象,中国工厂拿电扇把空包装吹走了事,而美国企业却斥巨资研究解决问题,两相比较,高下立判。中国人办起事情来,能走关系的绝不费力气,这样的一种“聪明”,又怎么可能有利于大巧若拙的“工匠精神”的培养?
传统手工艺讲究的是耐心、缓慢、坚持、精细,没有一蹴而就,而现在国人的投机取巧,会使工艺作品大打折扣,也就失了最初的工匠精神。
第三,现代中国的生活节奏快、生活压力大,也很大程度上消磨了“工匠精神”
慢工出细活,欲速则不达,一味求快肯定是和工匠精神背道而驰的。快节奏的生活也为不少年轻人带来了生活压力。成为一个手艺人,一开始不仅要耐得住寂寞,而且要忍受报酬低微,这种情况少则持续几年,多的甚至可以长达数十载!在房价、物价不断上涨的现实下,一个手工艺人要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,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消磨了“工匠精神”。
第四,没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,工匠精神根本就无从谈起
试想一下,你花了十年功力才精心打造出来的品牌,被人家拿去稍微做了点改动就算作自己的东西,并且价格要低廉得多,关键是居然没有法律手段阻击这种无耻的行为!模仿侵权者的违法成本低,违法的获利就会很高,这样的市场生态下,还有几个工匠会继续本着工匠精神去呕心沥血做设计?
最后,中国消费者的某些行为,也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
一是贪小便宜。绝大多数消费者,都希望以淘宝价买到优质商品。而真正本着工匠精神创造出来的产品,其价格在同类产品中肯定是偏高的,一味贪小便宜买劣质货,只会打击到那些真正用心创作的工匠。二是对产品要求马马虎虎。消费者的挑剔行为,是产品质量改进重要的外在压力和动力。若消费时只要求马马虎虎过得去,则会变相纵容厂商在构建“工匠精神”上的不作为。
总而言之,无论是我们的教育、我们的文化,还是我们的制度、我们的社会现实,都在杀死真正的工匠。真要追究起“罪魁祸首”,恐怕还是文化。试想一下,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头,有多少是提倡年轻人去扎扎实实做一辈子的“工匠”的呢?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,我们的文化所推崇的,永远是力争做劳心者而不是踏实做劳力者。从这点上来说,中国工匠精神的复兴,还任重而道远。

以人为本 服务考生
首页 |学校概况 |新闻动态 |技能鉴定 |特种作业 |通知公告 |联系我们 |邮箱入口